強體質:體育課難唱“獨角戲”
5月8日下午,細雨如絲。銀川三中操場上,3個初三年級畢業班的體育課正在進行,即將走入中考體育考場的學生們練習跑步、跳繩、握力。
“現在開始練速跳,10秒鐘一組,一共跳5組,每組間隔5秒鐘,主要是提高心肺能力和耐力……用握力器的時候要用爆發力,全身用力一次性握完,別間斷。最近時間緊,要充分利用好體育課的機會。”體育教師齊飛對九年級6班的學生們說。
從事體育教學多年的齊飛坦言,隨著各種電子設備的普及,現在學生課外時間大都被電子屏幕占用,近視率和肥胖率居高不下,自己看在眼中、急在心里。
該校初三年級的一位男生小飛(化名)身高1.76米,體重卻已達230斤,正在為中考體育而拼搏。他平時不喜歡運動,為了中考而臨時加強訓練,經過努力現在1分鐘內能跳繩140次,雖然比起很多同學還有不小的差距,但是比起自己之前已進步不少。九年級6班學生魯一鵬1分鐘能跳繩190次,“跟著父母打羽毛球、跑步,周末他們也鼓勵我鍛煉,所以跳繩對我來說問題不大。”對即將到來的中考體育,他充滿信心。
齊飛表示,學生體質的增強不能單靠每周幾節體育課來實現,家長應該鼓勵和帶領孩子積極進行體育鍛煉,選擇他們最感興趣的運動項目長期堅持。“好動是孩子的天性,應該積極引導,讓體育鍛煉成為一種興趣,更成為一種能力。”齊飛說。
興趣養成重在掌握運動技能
“這是這兩年興慶區學生健康體質的數據變化,小學生健康體質合格率穩步提升,初中生健康體質合格率比較穩定。”從事20年體育教育研究的銀川市興慶區教育局體育教研員馬建萍拿出2017—2019年興慶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優秀、合格率統計表告訴記者。
2018年興慶區中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是87.70%,2019年為87.63%;2018年興慶區小學生體質健康合格率是92.80%,2019年為94.17%。馬建萍表示,目前學校和家長已達成共識,那就是家校要“同頻共振”共同努力強健學生體質。但是怎樣實現這個目的?運動技能至關重要,增強體質不能抱著應付考試的目的進行,而是要將運動貫穿全學段,受益終身。2015年至2019年,興慶區所屬學校共申報足球、籃球特色學校35所,今年又申報2所籃球特色學校和3所排球特色學校,以期讓更多學生掌握運動技能。
圍繞著增強學生運動技能這個核心,2018年,興慶區教育局發布《義務教育階段體育技能測試評價標準參考》,每年對轄區內中小學生運動技能進行抽查檢測,以督促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形成穩定的體育技能。
“熱愛運動的前提是興趣,養成興趣的必備要素是會運動、知道怎樣進行專業鍛煉,這些都要從娃娃抓起。老話說很多技能要從‘童子功’練起,運動同樣如此,提倡愛好運動,必須得有載體,這是我們制定《標準參考》的初衷。”馬建萍說。
鼓勵孩子走向操場
5月9日下午,陽光普照、暖風吹拂。位于銀川市華雁湖畔的一個小型足球場上,十幾個小學生正在對抗。
“把球傳給我……我來過人……哎!差點就進門了……”雖然汗流浹背,但他們全情投入,一招一式頗有球星范兒。場邊,寧夏大學體育教師王昌偉在指導他們的技術動作。這些孩子來自銀川市博文小學四年級2班,王昌偉的兒子王虓就在其中。
“去年5月他們班組隊參加學校足球賽,獲得年級第二名,把這些小子樂壞了。去年9月開始,征得其他家長的同意,每周末我都會帶著孩子們有針對性地在這里訓練。”王昌偉說。他的另一個身份是寧夏大學足球隊主教練,發揮專業優勢鼓勵孩子們提升體育特長,他的建議讓很多家長叫好。
王昌偉很早就關注青少年體育運動狀況。他說,以前場地不行,但到處有踢球的孩子,現在場地好了踢球的孩子卻不多。疫情期間,他看兒子平時上網課,接觸網絡時間比以前增多了,心里著急,因此每周末2小時左右的足球訓練時間雷打不動。每周勞逸結合,孩子們也很開心。
在王昌偉看來,踢球不光能強身健體,還極具文化內涵,譬如團隊協作、相互尊重、面對挫折永不言敗等等,這些對一個人未來進入社會大有裨益。下一步,待大學和小學全面復課后,他計劃與部分中小學校進行合作,發動高校體育生優勢,帶動中小學生練習足球。
記者從自治區教育廳了解到,為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,教育廳與自治區體育局將共同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發展,到2022年,全區學校體育辦學條件總體達到國家標準,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,教學、訓練與競賽體系基本完備,體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,學生的規則意識、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質顯著增強。
通過3年時間,每天保證學生1小時高質量體育運動鍛煉,實現每人掌握1-2項運動技能;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達到50%及以上,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每年降低0.5個百分點以上,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,實現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。(記者 張賀 文/圖)
5月8日,銀川三中體育教師齊飛向初三學生講解握力器使用方法。
5月9日,在銀川市華雁湖畔一個小足球場,小學生射門后歡慶勝利。